假期很短,放空大脑
2020年初,在全国疫情防控的高压下,惴惴不安踏上返工高铁的时候,我着实没想到这一下两年都没能回家。
21年春节的时候,适逢疫情反弹,于是响应政府号召,留杭过年;22年初,买好机票准备回家的时候,杭州滨江、富阳接连沦陷。老家这边的原则就是凡是杭州来的,一律14天集中隔离,于是选择再次留杭州过年。当然老不回去也不是个事儿,节后趁着本溪,沈阳,杭州三地都是低风险,赶紧回来一趟。
请了三天路途假,再拼一个周末,凑了个五天的小长假,不长不短。呆得短,父母肯定不乐意;但是呆久了估计也烦。这都是多少年积累的经验了。
回家以后嘛,父母都很高兴,然后免不了大吃大喝一通。剩下时间就出门走走,散散步,重中之重是把高中门口的烤冷面尝了。
在我记忆中,15年开始,本溪的财政收入断崖式下跌,再后来就是整个东北三省GDP增速全国垫底儿。但是出门走了走以后发现最近两年还新建了不少工程,家旁边盖了欧洲城,属于高档住宅,买主估计都是奔着14中和实验小学半径的人;东明步行街翻修了,但是没完全翻修。步行街尽头的新华书店改成了锦州银行,银行旁边挪出来一个小铺子,作为新华书店的临时营业场所。这大概率也能反映出老龄化和少子化的问题吧(狗头.jpg)。毕竟孩子多的时候,卖教辅挣孩子的钱,现在没得挣了,就让位给资本了。去过的感觉最新最繁华的地方,是家旁边两年前建的万达广场,也是看到年轻人最多的地方。但是整体上感觉,这座城市老了。唉,也对,东北老了,整个中国也慢慢老了。
在家的时候,就是陪父母唠嗑。唠这几年的变化,唠自己的初高中、大学同学都怎么样了,当年在连山关那边的街坊邻居咋样了。印象最深的就是,两年的时间里,死了好多人。隔壁的这个奶奶,那个爷爷,父母的这个同学,那个同事。以前老的人现在死了,没死的都往城里走。镇上地段最好的澡堂子关了。不过这个澡堂子我小学的时候不常去,常去的那个还开着,居民们的洗澡问题还不用操心。
趁着河上的冰没完全化开,去了趟太子河。如果说这是2月初的话,我高低要在河上滑上几个来回,然而现在不能。去太子河倒也不是因为河有多美,只是因为以前从来没去过。另外不光是太子河,本溪水洞也从来没去过,敢情自己差不多是个假本溪人。
每天晚上会看一眼钉钉,看看工作上有没有什么需要应急的东西。一个没有工作给生活添乱的假期,实属难得,大脑得到了充分的放空。就是不知道下一次能这样享受是什么时候。
我想起了高考后的那个假期,去学了游泳,去四方书斋打了个假期工,和素未谋面的浙大新生一起享受对未来的憧憬。又想起了大学里面的假期,有的带着挂科回家,有的在发愁怎么转码,有的在担忧能否按时毕业,还有一个在华为杭研所实习。又想起了依图裸辞之后的假期,在感情和事业的双重挫败下淬火历炼。然而这段时间严格来说不能叫假期,应该叫待就业;还有20年国庆,自己一个人从北京搬到杭州,落实阶段人生规划;21年从老虎离职,中间的跳槽假,本来计划玩一个月的,然而又是狗日的疫情反弹,没得玩,索性直接去新公司报到了;21年的国庆,沉浸在入职新公司的不适和自我怀疑中。。。
可惜这里面大部分的假期,现实中都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。唉,我好难啊。其实也不光是假期,周末大部分的时间不也是自己一个人度过的嘛?可能这就是我不太会玩的原因或者结果吧。
回家的时候,只带了公司的电脑,没带自己的电脑。但是公司的电脑在联网的情况下,压根不敢做任何私事儿。毕竟鬼知道阿里系的软件都会做啥。以至于这两天日记、博客都是用手机来写。麻烦的一批。
假期好快,转眼就要结束了。回杭州以后好好学车,好好研究医美祛痘印,配一副新眼镜,等公司附近的地铁抠好了,换租个房子,这样就可以考虑养猫了。希望这些规划都能落地吧。